節氣,是中國歷法中表示自然節律變化和確立“十二月建”的特定節令,蘊含著悠久的文化內涵和厚重的歷史積淀,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。

二十四節氣的由來
二十四節氣起源于黃河流域。遠在春秋時代,就定出仲春、仲夏、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。以后不斷地改進與完善,到秦漢年間,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。公元前104年,由鄧平等制定的《太初歷》,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于歷法,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。

在國際氣象界中,十二節氣被譽為“中國的第五大發明”。


2016年11月30日,中國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。

每一個節氣,
都是一次天地的律動。

每一個節氣,
都是一場人間的盛典。

每一天,
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日子,
都值得載歌載舞,舉杯相慶。

湘醴窯·中國節氣|釉下五彩宮廷觚杯,以陶瓷為載體,創新經典青銅酒器觚杯,運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匠心原創,手作精工,致敬先輩智慧,感恩大自然的饋贈,邀您共飲多姿多彩的生命佳釀。